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為分析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業務策略影響,中聯資源引用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以科學為基礎之倡議所發布之情境分析工具(Science-based Target Setting Tool version 1.2.1版)進行未來排放量評估,應用情境為ETP 2017 B2DS (Beyond two degree scenario as defined in IEA 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並選用水泥行業(Cement)進行評估。

模擬B2DS情境下中聯資源民國119年至民國139年度排放量應達到下列結果:

年度(民國) 109 114 119 124 129 139
Category 1排放量(t CO2) 74,778 72,406 62,115 51,413 39,738 19,846
Category 2排放量(t CO2) 71,191 59,208 43,667 28,819 17,369 1,215
總排放量(t CO2) 145,969 131,614 105,782 80,232 57,107 21,061

針對於上述情境排放量進行財務影響評估,其中範疇一/類別1排放量利用碳價格委員會(high 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s)民國106年發布之報告進行估算(為符合巴黎協定控制增溫攝氏2度以下的核心目標,民國109年至民國119年度之間碳價格為每噸碳排放40-80美元; 民國119年之後碳價格為每噸碳排放50-100美元並個別採用中間值進行計算)。

範疇二/類別2部分以民國111年度太陽光電發電設備電能躉購費率(以每度電5.8952元之最高價格計算)與民國111年度再生能源(太陽光電除外)發電設備電能躉購費率(以離岸風力固定20年躉購費率每度電4.5024元價格計算)。

減量成本為以線性方式計算平均每年需減量幅度配合碳價格以及再生能源費用計算

年度(民國) 109年-119年 109年-129年 109年-139年
範疇一/類別1減量成本 12,536 40,228 112,397
範疇二/類別2減量成本-太陽能 175,330 654,531 1,256,208
範疇二/類別2減量成本-離岸風力 133,906 499,891 959,416

極端氣候事件

  1. 資產損失:極端氣候事件,如颶風、洪水或乾旱,可能導致固定資產的損失,包括生產設施、設備及原物料等。將直接影響公司的資產價值和財務狀況。
  2. 保險成本上升: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可能導致企業保險成本上升。投保極端氣候風險可能變得更加昂貴,對保險預算產生影響。
  3. 生產中斷成本:極端氣候事件可能導致生產中斷,將對公司之營收和獲利產生直接負面影響。應對生產中斷的緊急應變措施也可能增加成本。

轉型行動

  1. 新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為達成2050淨零目標,需要投資新技術、氣候友善的基礎設施或低碳/零碳燃料等。將對資本支出產生影響,並可能導致短期內的財務壓力。
  2. 法規遵從成本: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民國113年開徵碳費,政府持續推動更為嚴格之環保相關法規,公司為能符合各項法令規定,將增加公司的合規成本。